02-openid-connect-startup
2. SSO的通用标准OpenID Connect
简介
OpenID Connect简称为OIDC,已成为Internet上单点登录和身份管理的通用标准。 它在OAuth2上构建了一个身份层,是一个基于OAuth2协议的身份认证标准协议。
OAuth2实际上只做了授权,而OpenID Connect在授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认证。
OIDC的优点是:简单的基于JSON的身份令牌(JWT),并且完全兼容OAuth2协议。
今天我们将会介绍一下OIDC的具体原理。
OpenID Connect是什么
OpenID Connect发布于2014年,是建立在OAuth 2.0协议之上的简单身份层,它允许客户端基于授权服务器或身份提供商(IdP)进行的身份验证来验证最终用户的身份,并获得用户的相关信息。
OpenID Connect提供了RESTful HTTP API,并使用Json作为数据的传递格式。
之前我们讲到了基于XML格式的SAML协议,而OpenID Connect因为其更加简洁的数据交换格式,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,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。
我们看一下OpenID connect的基本流程:
RP(client)发送一个认证请求到 OpenID Provider(OP)。
OP对End User进行认证并获得相应的授权。
OP返回一个ID Token或者access Token给RP。
RP使用access token向UserInfo Endpoint请求用户信息。
UserInfo Endpoint返回相应的用户信息给RP。
ID Token
ID Token就像是一个用户的身份证,它是以JWT格式存在的,并且由OP进行签名,保证它的安全性。
获取ID Token的方式就是向OP发送认证请求。
因为ID Token是以JWT格式存在的,JWT可以分为三个部分,分别是Header,Payload和Signature。
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一下Payload的json内容:
sub = Subject Identifier:必须。iss提供的EU的唯一标识;最长为255个ASCII个字符;
iss = Issuer Identifier:必须。提供认证信息者的唯一标识。一般是Url的host+path部分;
aud = Audience(s):必须。标识ID-Token的受众。必须包含OAuth2的client_id;
nonce:RP发送请求的时候提供的随机字符串,用来减缓重放攻击,也可以来关联ID-Token和RP本身的Session信息。
auth_time = AuthenticationTime:EU完成认证的时间。如果RP发送认证请求的时候携带max_age的参数,则此Claim是必须的。
acr = Authentication Context Class Reference:可选。表示一个认证上下文引用值,可以用来标识认证上下文类。
iat = Issued At Time:必须。JWT的构建的时间。
exp = Expiration time:必须。ID-Token的过期时间;
上面的是ID Token的标准Claims。
请求ID Token
现在我们知道了ID Token是什么,那么在OpenID Connect的RP客户端如何请求一个ID Token呢?
虽然OpenID Connect并未指定应如何实际验证用户身份,这取决于提供者来决定。但是我们通常由Web浏览器来执行认证步骤。
浏览器将用户重定向到认证服务器的认证窗口,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,通过OAuth 2.0协议请求ID token。
使用OAuth 2.0来获取ID Token有3种方式:
Authorization Code模式
Authorization Code流程的步骤如下:
客户端准备身份认证请求,请求里包含所需要的参数
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授权服务器
授权服务器对最红用户进行身份认证
授权服务得最终用户的统一/授权
授权服务器把最终用户发送回客户端,同时带着授权码
客户端使用授权码向Token端点请求一个响应
客户端接收到响应,响应的Body里面包含在和ID Token和Access Token
客户端验证ID Token,并获得用户的一些身份信息
隐式授权
上图就是一个隐式授权的例子,和Authorization Code模式不同的是,认证服务器返回的是一个access token片段,只有这个片段,我们是无法得到access token的。
这里我们需要额外请求一次client resource服务器,服务器将会返回一个script脚本,通过这个脚本,我们对access token片段进行解析,得到最终的access token。
混合模式
混合模式比较少用到,它是前面两种模式的混合,它允许从前端和后端分别获取token值。
ID Token可以做什么
那么我们拿到请求得到的ID Token可以做什么事情呢?
无状态session,通过将token存储在浏览器的cookie中,我们可以实现轻量级的无状态会话。
服务器端不需要存储会话信息,我们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对token进行验证即可。
可以将token传递给第三方,因为token本身并不是敏感信息,所以我们可以将token传递给其他应用程序或者后端服务。
令牌交互,我们可以通过ID Token去IdP服务器中请求access token,从而起到了交互token的目的。
Open Connect认证码授权的例子
这里我们举一个使用认证码授权获取到ID token的例子。
RP通过重定向到OpenID Provider的OAuth 2.0认证终端,来初始化一个用户认证。
下面是一个重定向的例子:
response_type:因为我们是认证码模式,这里选择code
scope:openid表示请求的是openid。
client_id:RP的client id,OP通过这个client_id来识别是否是可识别的RP。可以提前注册或者提前约定。
state:RP生成的一个状态标准,主要为了防止攻击。
redirect_uri:认证完毕之后,跳转的链接。
在OP端,将会检测是否已经存在一个有效的用户session,否则将会弹出用户登录界面,让用户登录。
登录成功之后,client将会重定向到redirect_uri,并带上认证码:
使用code获取ID token
上面返回的code只是一个中间产物,RP需要将code提交给OP换取ID token。
这次我们直接使用一个后端的POST请求:
grant_type:authorization_code表示是授权码格式
code就是上面一步获得的code
redirect_uri是callback url
如果成功,OP会返回一个JSON对象,带有ID token, access token 或者 refresh token:
其中ID token的格式是JWT。
User Info
我们获取到的ID token里面已经包含了一些非常有用的claims信息。
事实上ID Token还可以包含其他的user info信息:
比如name,profile,picture,email,gender,birthdate,phone_number,address等等有用的信息。
我们可以在token请求的时候添加上额外的scope:
比如上面的例子中,我们添加了额外的email信息,那么OP将会在token中加入email选项。
比如:
本文作者:flydean程序那些事
本文链接:www.flydean.com
本文来源:flydean的博客
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:「程序那些事」最通俗的解读,最深刻的干货,最简洁的教程,众多你不知道的小技巧等你来发现!
最后更新于